本文引用:GB/T 50082-2024《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》
1本方法適用于測試混凝土在約束條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。
2試驗裝置及試件尺寸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2.1本方法應采用尺寸為800mm×600mm×100mm的平面薄板型試件,每組應為2個試件?;炷凉橇献畲蠊Q粒徑不應超過31.5mm。
2.2混凝土早期抗裂試驗裝置(圖2)應采用鋼制模具,模具的四邊(包括長側(cè)板和短側(cè)板)應采用槽鋼或角鋼焊接而成,側(cè)板厚度不應小于5mm,模具四邊與底板應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。模具內(nèi)應設(shè)有7根裂縫誘導器,裂縫誘導器應分別用50mm×50mm、40mm×40mm角鋼與5mm×50mm鋼板焊接組成,并應平行于模具短邊且應與底板固定。底板應采用不小于5mm厚的鋼板,并應在底板表面鋪設(shè)聚乙烯薄膜或聚四氟乙烯片隔離層。模具作為測試裝置的一部分,測試時應與試件連在一起。
2.3風機出風口的風幕寬度不應小于800mm,風速應可調(diào),并應保證出風口各處的風速一致。
2.4溫度計精度不應低于0.1℃。相對濕度計精度不應低于1%。風速計精度不應低于0.1m/s。
2.5讀數(shù)顯微鏡的放大倍數(shù)不應小于40倍,分度值不應大于0.01mm。
2.6照明裝置可采用手電筒或其他簡易照明裝置。
2.7鋼直尺的最小刻度應為1mm,
3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:
3.1試驗應在溫度為(20±2)℃、相對濕度為(60±5)%的恒溫恒濕室中進行。
3.2將混凝土倒人模具后,應將混凝土攤平至表面比模具邊框略高??墒褂闷桨灞砻媸秸駬v器或采用搗棒插搗,并應防止過振和欠振。
3.3振搗后應用抹子整平表面,并應使骨料不外露。
3.4試件成型30min后應立即調(diào)節(jié)風機風速,使試件表面中心正上方100mm處風速為(5±0.2)m/s,風向平行于試件表面和裂縫誘導器。試件近風口端與遠風口端的表面正上方100mm處的風速差不應大于2m/s.
3.5試驗時間應從混凝土加水攪拌開始計算,并應在(24±
0.5)h時測讀裂縫。裂縫長度應用鋼直尺測量,并應取裂縫兩端直線距離為裂縫長度。當一個刀口上有兩條裂縫時,可將兩條裂縫的長度相加,折算成一條裂縫。
3.6裂縫寬度應采用讀數(shù)顯微鏡進行測量,應測量每條裂縫的最大寬度。
3.7平均開裂面積、單位面積的裂縫數(shù)目和單位面積的總開裂面積應根據(jù)混凝土澆筑24h測量得到的裂縫數(shù)據(jù)來計算。
4試驗結(jié)果計算及確定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4.1每條裂縫的平均開裂面積、單位面積的裂縫數(shù)目、單位面積的總開裂面積應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:
式中:Wi——第i條裂縫的最大寬度(mm),精確至0.01mm;
Li——第i條裂縫的長度(mm),精確至1mm;
N——總裂縫數(shù)目(條);
A——平板的面積(m2),精確至小數(shù)點后兩位;
a——每條裂縫的平均開裂面積(mm2/條),精確至1mm2/條;
b——單位面積的裂縫數(shù)目(條/m2),精確至0.1條/m2;
c——單位面積的總開裂面積(mm2/m2),精確至1 mm2/m2。
4.2每組應分別以2個或多個試件的平均開裂面積、單位面積的裂縫數(shù)目或單位面積的總開裂面積的算術(shù)平均值作為該組試件平均開裂面積、單位面積的裂縫數(shù)目或單位面積的總開裂面積的測定值。